中国绿色时报11月3日报道河北易县,古称易州,自古多壮士、出壮举。荆轲刺秦王之前,就是在这里发出了传颂千古的豪言,风萧萧兮易水寒,壮士一去兮不复还。20世纪40年代,狼牙山五壮士的舍身一跳也发生在这片土地。如今,又一场壮举正在易水河畔展开。
这场变革被称做林改。易县地处太行山区,70%的面积是林地,是全省典型的山区林业大县。
2006年林改启动,从政府到农民,都对山林寄予厚望。易县县委书记刘德明介绍说,依托地域和资源优势,易县确立了建设生态文化旅游强县的目标。易县境内有荆轲塔、燕下都、清西陵等历史遗迹,有狼牙山、城南庄等抗战遗址,为发展文化旅游提供了条件;生态旅游则要在全县266.2万亩林地上寻求发展。林改后,全县的生态、经济、社会发展取得了意想不到的成绩。
政策保障,林改扎实山定权从上世纪80年代林业三定,到90年代中后期鼓励荒山造林,再到2006年以后林权制度改革,山林的每次变革农民都放在心上,他们最担心的就是政策不稳。此次改革与以往不同。中央有文件,外省有榜样,省内搞试点。
易县就是全省选定的试点之一。为保障改革顺利推进,县政府制定出台了《关于进一步推进集体林权制度改革的实施意见》。林改被明确为一把手工程,高位启动、宣传发动、政策促动、典型带动、督导推动。
全县地形有山区、丘陵和平原,分别筛选了3个乡(镇)4个行政村作为林改试点,先行探路。县委县政府、林业部门抽调人员组成林改督导组,深入各乡(镇),发现问题及时解决。
在明晰林业产权的基础上,县政府制定出台了《易县林权流转管理暂行办法》、《易县林权抵押贷款管理暂行办法》、《易县林木火灾保险暂行办法》、《易县森林资源资产评估管理暂行办法》等政策规定,开展林权抵押贷款业务,解决林农资金短缺问题。截至目前,全县已完成明晰产权236.4万亩,占林改任务的98%,均山到户率达到86%,核发林权证3.7万余份。
创新机制,造林护林树定根林权落实到户,激发了群众造林护林的积极性,生态脆弱地区的荒山治理却成了一个难题。为了推动造林绿化步伐,县政府制定了《造林绿化以奖代补暂行办法》。县财政每年拿出200万元,用于奖励规模造林、大户造林等造林责任主体,变单一的鼓励扶持为奖励补助。
项目工程与林改结合,这是易县推进林改的一大亮点。西陵镇用项目资金扶持开山整地和建设水利、道路等基础设施,改善林地条件后均山到户,再集中统一治理。
这样既发挥了规模治理的优势,又确保了农民的收益。在西山北乡的石家统村,林改后全村老少齐上阵开山整地,仅用两年时间,荒芜的石灰岩山场奇迹般地披上了绿装。
西陵镇金龙庄村民赵新启说:山多地少,不在山上下工夫肯定不行。近年来,全县新造林面积每年都以10万亩的速度增长,造林质量明显提高。林改后,群众自觉护林管林,山林由政府统管转向群众自管,群众由被动管理变成主动管护。山区放牧现象减少,林农自觉实施舍饲圈养、封山育林。
全县林业治安案件下降,林业上访案件减少,林政执法环境优化。截至2009年底,全县有林地面积已达到177.5万亩,林木绿化率已达到46.7%,先后被国家、省、市授予十一五生态建设示范县、河北省规模化造林示范县、保定市造林先进集体称号。配套服务,增收致富人定心山林的发展前景被看好,农民开始大胆投入,同时有越来越多的社会资金注入山林、发展产业。
为解决农民发展林业的资金等问题,搭建林权交易平台、激活林业机制成为易县在林权配套改革中的核心工作。县政府组织林业、保险、信贷等部门进入行政服务大厅,受理林地流转、林权抵押贷款、资产评估等工作,为林权流转搭起交易管理、政策咨询、信息交流、资产评估、抵押贷款等各项工作的服务平台。为强化服务,祁县建立健全了林业科技推广培训体系,为林农提供全面的技术服务。全县建立林果专业乡8个,培养示范户200多户,全县林果技术能手达2500人。
易县引导林农之间建立家庭联合经营、委托经营、合作制、股份制等多种形式的新型林业经营实体及各类专业协会。全县涌现出集团治理、庄园开发、联户承包等多种经营模式。
几年之间,沉睡几十年的荒山被林改唤醒。金融部门与涉林企业对接,建立起长期扶持合作的关系。
目前,易县金融部门已扶持建立投资1.2亿元的板材加工企业2家、果品加工企业3家,林业总产值增加2亿多元。龙头企业辐射带动了8个乡镇的2300多家农户,每年户均增收6000多元。全县还发展起林药、林粮、林禽等林下经济8万亩,年产值近亿元,走出了立体开发、多元发展的特色之路。
改革为兴林,兴林为富民。在易县,林改为县域经济、社会发展带来的连锁效益正在显现。
本文关键词:中欧体育,中欧体育(zoty),zoty中欧体育
本文来源:中欧体育-www.fsnx.net